您好!游客,欢迎来到苗天下! | 注册

苗天下

免费热线:0351-7552186
当前位置:苗天下»产品百科»槟榔树

槟榔树

1、形态特征:茎直立,乔木状,高10多米,最高可达33米,有明显的环状叶痕。叶簇生于茎顶,长1.3-2米,羽片多数,两面无毛,狭长披针形,长30-60厘米,宽2.5-4厘米,上部的羽片合生,顶端有不规则齿裂。雌雄同株,花序多分枝,花序轴粗壮压扁,分枝曲折,长25-30厘米,上部纤细,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,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。雄花小,无梗,通常单生,很少成对着生,萼片卵形,长不到1毫米,花瓣长圆形,长4-6毫米,雄蕊6枚,花丝短,退化雌蕊3枚,线形;雌花较大,萼片卵形,花瓣近圆形,长1.2-1.5厘米,退化雄蕊6枚,合生;子房长圆形。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,长3-5厘米,橙黄色,中果皮厚,纤维质。种子卵形,基部截平,胚乳嚼烂状,胚基生。 槟榔花序分支中开着两种不同的花。微小,量多,没有花柄,紧贴分枝上部生长的是它的雄花,而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,具淡绿色的萼片,洁白花瓣,长圆状卵形的则是雌花。在海南,还在“襁褓”中未抽出的花序被称为雕花。槟榔花不凋谢、不掉落,直接将花萼和花瓣宿存,变成卵圆形的果实,这就是槟榔果。每年二次开花,花期3~8月,冬花不结果。果期12月至翌年2月。

2、分布范围:产于云南、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。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。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,海南、台湾两省栽培较多,广西、云南、福建等省(区)也有栽培。

3、主要价值: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,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。它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(其它三种为益智、砂仁、巴戟),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,具有消积、化痰、疗疟、杀虫等功效,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。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。槟榔煎液有驱虫作用,对绦虫、蛔虫、蛲虫、姜片虫、血吸虫等皆有作用。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,其驱虫性在临床上也得到研究证实。尤其对绦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,这种作用可能与槟榔碱类似烟碱样性质有关,可以使虫体的神经系统麻痹。一般认为槟榔对猪肉绦虫的作用最强,对短小绦虫,阔节裂头绦虫及姜片虫也有作用。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。

4、病虫害防治:常见病害有叶斑病,为害叶。防治方法是及时除去枯枝落叶烧毁,用1:1:150波尔多液喷雾或用瑞毒霉等防治。果腐病,使青果蒂腐烂,导致落果,防治方法同叶斑病。果穗枯萎病,为害果穗和果实,及时将落果落叶清除烧毁,在幼果和青果期间用炭疽福美、多亩灵喷雾。极腐病,危害幼苗,用5%多菌灵可湿性粉800~1000信液灌根。虫害有红脉穗螟在花期和幼果期为害,在3~4月结合施肥,每株施3%呋喃丹颗粒0.25kg或于4、5月和 8、9月用 Bt乳剂100倍液加3%苦榨油或Bt乳剂100倍加10%灭百可10-6喷雾。


供应信息

more ›

求购信息

more 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