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、形态特征:乔木,嫩枝褐色。叶薄革质,卵形、狭倒卵形、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3.5-8厘米,宽1.5-3厘米,先端常呈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,有时近全缘;中脉在叶面凹下,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,侧脉每边4-6条;叶柄长0.5-1厘米。总状花序长2.5-4厘米,被展开的柔毛;苞片早落,阔卵形至倒卵形,长约1毫米,密被柔毛,小苞片与苞片同形;花萼长2-2.5毫米,萼筒倒圆锥形,无毛,裂片三角状卵形,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,背面有微柔毛;花冠白色,5深裂几达基部,长4-4.5毫米,裂片背面有微柔毛;雄蕊25-35枚,花丝基部稍合生;花盘环状,无毛;子房3室。核果卵状坛形,长7-10毫米,外果皮薄而脆,顶端宿萼裂片直立,有时脱落。花期2-3月,果期6-7月。
2、分布范围:产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(海南)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,云南。生于海拔200-1500米的山林间。尼泊尔、不丹、印度也有。
3、主要价值:棱角山矾苗木冠冈球形,枝叶茂密,是优良的中型 庭园苗木,同时,也是理想的厂矿绿化苗木。适宜孤植或丛植于 草地、路边及庭园,若对植、列植在建筑物两侧,更显现苗木冠优 美的效果。
4、栽培技术:播种或扞插繁殖。10月采种,堆放后熟,去掉果 皮,将苗木种子洗净阴干后即播或沙藏至翌年春播。幼苗出土后及时 遮阳。扦插繁殖可于6月下旬至7月上、中旬进行,选半成熟枝 作插穗,9月形成愈伤组织,第二年春发根,越冬需覆盖塑料薄膜 保温。小苗留床1年后分栽培大,大苗移植需带泥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