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形态特征
竹柳为乔木,生长潜力大,高度可达20米以上。树皮幼时绿色,光滑。顶端优势明显,腋芽萌发力强,分枝较早,侧枝与主干夹角30~45度。树冠塔形,分枝均匀。叶披针形,单叶互生,叶片长达15—22cm,宽3.5-6.2cm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明显的细锯齿,叶片正面绿色,背面灰白色,叶柄微红、较短。
2. 分布范围
目前国内的竹柳苗木的种植已经普及到各个省市,种植较早,且有大量竹柳工程苗的地区,却寥寥无几,其中最主要的地区包括,北京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几省,是种植竹柳,推广竹柳比较早的省市,这些地区的种植基地,是竹柳行业的拓荒者,为竹柳的普及做了大量的贡献,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,他们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,国内比较大的竹柳基地均分布于此。
3. 园林价值
该树种是用于工业原料林、大径材栽培、行道树、四旁植树、园林绿化、农田防护林的理想树种。
4. 病虫害防治
美国白蛾
在众多常见树木中,竹柳为美国白蛾极不喜欢的树种,一般其他树木被美国白蛾蚕食殆尽时,美国白蛾才转向竹柳。在5月初白蛾刚开始孵化的时候要多观察。预防为主,在幼虫四龄前将其消灭。
刺皮瘿螨
该虫一年发生数代,以成螨在芽鳞间或皮缝中越冬。借风、昆虫和人为活动等传播。4月下旬至5月上旬活动为害,随着气温升高,繁殖加速,为害加重,雨季螨量下降。
防治方法:柳树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50倍液,树杆上喷雾。
竹柳病害
该病发生在竹柳主干、主枝和小枝上,有干腐和枝枯两种类型。主干及枝干部发病为干腐型,发病初期表皮为赤褐色,皮层腐烂变软,后期病皮干缩下陷,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突起,为病菌的子座,在阴雨气候条件下可挤出黄色丝状分生孢子角,导致皮层糟烂,病皮与木质部分离。小枝发病后,病斑迅速环绕枝条一周,导致枝条枯死,称为枝枯型。
防治方法
1、增加树势,及时清除病死枝,对树势较若的新移栽树木涂抹药剂进行预防保护。
2、 对发病较轻的竹柳树木采取刮划包扎术,根据发病情况以及树势进行不同深度、宽度、纵度的刮划。(非专业人员请教当地林业人员进行指导刮划。)对发病较重的竹柳树木,补充营养液提高其长势,同时对竹柳树冠进行非定干修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