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形态特征
棣棠花是落叶灌木,高1-2米,稀达3米;小枝绿色,圆柱形,无毛,常拱垂,嫩枝有稜角。叶互生,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,顶端长渐尖,基部圆形、截形或微心形,边缘有尖锐重锯齿,两面绿色,上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,下面沿脉或脉腋有柔毛;单花,着生在当年生侧枝顶端;花直径2.5-6厘米;花瓣黄色,宽椭圆形。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,褐色或黑褐色,表面无毛,有皱褶。花期4-6月,果期6-8月。
2. 分布范围
原产中国华北至华南,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甘肃、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北京、天津等省。
3. 园林价值
棣棠花枝叶翠绿细柔,金花满树,别具风姿,可栽在墙隅及管道旁,有遮蔽之效。宜作花篱、花径,群植于常绿树丛之前,古木之旁,山石缝隙之中或池畔、水边、溪流及湖沼沿岸成片栽种,均甚相宜;若配植疏林草地或山坡林下,则尤为雅致,野趣盎然,盆栽观赏也可。
4. 病虫害防治
黄叶病害
棣棠黄叶病又名失绿病,是棣棠的常见病和多发病,在北方土壤偏碱性的地区常有发生。
发病时首先表现为植株顶稍嫩叶发黄,叶面组织变为黄色或淡黄色,但叶脉仍为绿色,随着病情的加重,整枚叶片全部变为黄色或黄白色,叶缘变成灰褐色并杆死。
防治方法
(1)选择适宜的栽植地,土壤以轻酸性或中性壤土为好。
(2)发病初期可用硫酸亚铁溶液200倍液进行灌根,并用0.5%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喷雾,每10天一次,连续浇灌和灌雾3—4次,可明显改变症状。
(3)多施用腐叶肥、牛马粪等有机肥,提高土壤的通透性。
褐斑病害
发病症状
发病初期叶片边缘着生有灰褐色病斑,病斑呈不规则状扩展,内灰褐色,边缘红褐色,发病后期病斑干枯,褐色,着生黑色粒状物。
防治方法
(1)如有发生,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400倍液或50%敌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喷雾,每10天一次,连续喷3—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。
(2)加强修剪,使植株始终保持在通风透光状态。
(3)发病期禁止喷灌,降低病害发展速度。
常见虫害
常见的有:红缘灯蛾、美国白蛾、大袋蛾。
如有红缘灯蛾发生,可在幼虫期用Bt乳剂500倍液或20%除虫脲8000倍液喷杀,成虫期用灯光诱杀;如有美国白蛾发生,对卵及4龄以前的幼虫喷洒灭幼脲1号8000倍液或采取放周氏啮齿小蜂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,成虫发生期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;如有大袋蛾发生,在初龄幼虫盛发期,可用50%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,用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需要一提的是,棣棠对敌敌畏和氧化乐果过敏,在虫害发生时,要避免使用这两种农药,以免发生药害。